照顾一对“长不大”的儿女,她十三载不分昼夜|“超人妈妈”冯杰梅
2019-04-02 15:11:55


今年3月份,在黄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仪式上,“好人排头兵”志愿服务队诞生。此后,“好人”志愿者们在传播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3月31日,

中国好人、泉叔阳光工作室负责人李桂泉

带领志愿者队伍,

走进长洲街“超能妈妈”冯杰梅的家庭,

为他们送去“好人”关爱。



▲泉叔阳光工作室志愿者们入户探访。当天,志愿者们还为他们带来了日常生活的必需物资。



探访期间,得知冯杰梅夫妇二人照料一双罕见病儿女的故事后,志愿者们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听到为子女求医的坎坷经历,更是几度落泪。李桂泉说,夫妇二人为子女所展现的母爱父爱非常伟大,特别是在儿女双双患有罕见病的特殊情况下,这份亲子之爱更加难能可贵。



好妈妈故事


如果说人生是一张考卷,那么,黄埔区长洲街42岁居民冯杰梅,所拿到的便是最难书写的那一张。三四十岁,本是人生最好的奋斗成长年纪,她因一双“长不大”的子女,放弃个人职业发展,选择成为全职妈妈。



▲冯杰梅一家四口。



女儿小云,今年13岁。儿子潮仔,今年6岁。


姐弟两人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无生活自理能力、周期性发热感冒、双盲等症状。经基因测序送检诊断,两个孩子TRNT1基因两个杂合变异c.1056+1G>A和c.1246A>G(p.k416E)。同时,测序数据显示这两个变异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均为杂合状态)。到目前为止,两个变异在参考人群基因数据库中频率极低,而c.1056+1G>A变异还没有在临床病例中被报道过。综合姐弟二人的临床表现和家系分析,依据美国ACMGG变异分类指南,该变异为“I类-致病突变”。目前,医疗界暂无临床药物可治疗。



▲因长期病痛,儿女身体瘦削。图为13岁女儿小云瘦弱的小腿。




坎 坷


一双儿女双双患上罕见病 十多岁瘦削若婴孩


在珠江新城妇幼保健院,常能看到“超能”妈妈冯杰梅奔波劳碌的身影。排队取号、看医生、拿药、看护等,她一个人全包揽。看着她一带二,多数人也许都会以为她是中年喜得双胞胎儿女的幸福妈妈。


两个“婴孩”实际上是早已到了入学年龄的大孩子:姐姐13岁、弟弟5岁。因有基因变异罕见病,二人不满一岁,身心已停止发育,身高仅有六七十厘米左右、体重只有10多斤。姐弟二人还均是双盲的视障人士。



“原以为姐姐是病儿,做孕检后再生一个,会是个健全的孩子……”冯杰梅缓缓拨开儿女的病史。大女儿小云刚满月时,患上了小儿常见疾病肺炎。“肺炎发烧咳嗽,长期不见好。有时候一喂水还会休克……”后经辗转多方将孩子的血样送检至美国专家团队诊断,女儿患的是因基因变异而导致的罕见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来缓解病情。


儿子的到来,原本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与期待。“当时孕检时,医生说他没有姐姐那样的病。出生后没多久,弟弟也出现了和姐姐一样的病症,不停发烧……”怀抱着瘦瘦小小的儿子,冯杰梅眼里淌着泪水,细细诉说着命运的悲苦。


怀里的儿子、一旁歪着头听收音机的女儿,身子瘦削,实打实的皮包骨。“孩子瘦小脆弱,腿像竹竿一样细。夏天衣服穿的少,很多亲戚不忍心看”,冯杰梅一边黯然说道,一边轻轻撩起孩子的裤管,小腿细小,腿上的血管纹路清晰可辨。




▲冯杰梅一家与志愿者们。




劳 累


24小时照料不离身 10多年未睡过囫囵觉


每天早上六点,冯杰梅已经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开始,到睡前为孩子洗澡擦身结束。帮孩子穿衣、给孩子喂饭、清洗邋遢衣物、关注孩子的情绪……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都在围着孩子转。小孩吞咽慢,就一勺勺慢慢地耐心喂。通常情况下,一顿饭要吃上个把小时。孩子不懂得控制大小便,冯杰梅夜间随时做好起夜的准备,帮孩子处理大小便。日积月累,冯杰梅患上了睡眠障碍。“晚上睡觉时,可能前一秒刚帮孩子穿好尿不湿,后一秒,可能就又拉一裤子,每天如此。如果给我能好好睡一觉,就是天大的福气。”冯杰梅介绍,算下来,两个孩子一天要用10多片纸尿片,一个月至少用5包纸尿尿裤。


和多数小朋友一样,姐弟二人同样会闹脾气、耍小性子、爱哭哭闹闹。“早上穿衣服,不喜欢了,小孩会闹别扭不穿;晚上睡觉,又爱蹬被子;半夜刚换好尿不湿,可能很快又拉一身……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完整地睡过一个整觉。”这些状况,还属于相对轻松的日常。如果碰上孩子感冒发烧,冯杰梅又少不了一顿操劳,医院、小家两头来回跑。有时候两个孩子发烧严重,冯杰梅照顾不了,就让丈夫请假,一同带孩子看医生。“一家人全靠老公一人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维持生活,不敢让他多请假。平常,两个孩子感冒了,我能自己照顾就自己照顾。



▲近年来帮儿女看病的病历本。




坚 守


不辞劳苦求医问药 跑遍省内大小医院


两个孩子身体特殊,三五天就会感冒发烧一次。爱人谢浩勇要工作养家,家里又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往往是冯杰梅一个人左推右抱,带着两个孩子到医院看病就医。社区医院如果控制不了孩子病情,冯杰梅得拉扯着两个孩子奔向市中心的大医院。


赶公交、挤地铁……赶到医院时,已疲惫至极。不敢有一丝喘息她便匆匆投入到排队拿号的长龙中,等待给孩子打针输液。遇到取号队伍大排长龙时,还得拉下脸皮,逐个哀求排在队首的家长,给一次加队拿号的机会。“错过号了,可能当天看不了病,晚上就回不了家。有时候,求好几个人才能加上号,别人常常还会给脸色。但看病遇到再大的委屈和非议也根本没时间哇哇大哭。难受了,只能躲去厕所流一流眼泪。擦干后,继续排队拿药看孩子。”



因孩子身子过于瘦削,在医院时,冯杰梅还遭受过无数异样的目光。“人家看到孩子瘦,以为没让孩子吃好喝好虐待孩子,劝我们多给孩子补营养品。天底下哪有父母会虐待孩子,不给孩子吃喝呢?我还遇到过一些人,背后对我们指指点点,好像孩子得病是因为我们做了坏事一样。但得病这种事情,并不是谁的错!”


无数次被误解,心理压力大导致冯杰梅默默吞下委屈的眼泪;多少个日夜被儿女折腾,她选择承受与容忍。哪怕再苦再累,她也从未向生活低头。“很多亲友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后,说我和老公伟大。我想,遇到这样的事情,天底下所有父母都会和我们一样尽力照顾孩子。”


为帮儿女看病,多年来冯杰梅将长洲街社区卫生中心、黄船医院、省妇幼医院、省中医大学城医院、广州中医学院第一医院等省内各级大小医院跑了个遍。很多科室医护人员早已十分熟悉这对历经磨难的母亲和子女。“每次见到我们,护士姐姐会打招呼说‘你们又来啦’!”现今,冯杰梅家里堆积的病例本、住院交费单足足有三四十厘米厚。



“很多亲戚朋友知道情况后,很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做没有希望的事情,也劝过我们早些放弃。对这些劝导,我很少向他们解释,我也从没有过放弃的想法。既然两个孩子是我生下的儿女,我就该履行为人父母的责任。只有这样,人生才能问心无愧。”



▲志愿者与女儿小云互动。小云喜欢听音乐,听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时,会面露笑容。



温 情


儿女一声“妈妈” 她流下滚滚热泪


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10余年间,冯杰梅大小医院来回奔波,渐渐地累出了一身慢性病,胃溃疡、颈椎痛、乳腺增生、失眠。冯杰梅曾是一名护士。由于经济问题,她常常自病自医。颈椎病犯了,就自己买药膏贴;胃痛了,自己熬点中药对付过去。很多次,因过度劳累,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冯杰梅头脑眩晕,几近晕倒。“一头晕,就吃点藿香正气丸、贴片姜片。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挺过去。如果我在路边晕倒了,谁能帮忙照顾孩子呢?”


无论身处何境,儿女始终是冯杰梅的牵挂。长年累月的治疗,累坏了冯杰梅的身体,也花掉了家里的大笔费用。至今,一家人生活清苦,吃穿用度极度节省。所穿的衣服有的还是十年前买的旧衣服,有的来自亲朋好友赠送。一家人居住的仍是90年代单位分配的30平米左右的单身宿舍。住房漏水严重,只见白色石灰墙批荡斑驳,部分已鼓胀脱落。两年前夫妇二人用的还是老式的按键手机……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冯杰梅夫妇二人始终不离不弃,坚强应对,用爱相互扶持,直面生活苦难。



▲儿子潮仔会做出“飞吻”和拜拜等动作。


皇天不负有心人。而今,冯杰梅为儿女的执着付出,终于有了温馨的回应。孩子不仅学会了叫妈妈、爸爸,还懂得了分享。“第一次听到孩子叫妈妈时,激动开心地流泪;加餐吃鸡蛋时,弟弟会啊啊啊地嚷着,把鸡蛋分享给爸爸妈妈姐姐先吃;夏天在外面洗衣服,姐姐会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前,帮忙遮阳;想外婆了,他们会把手贴在耳朵边,要给外婆打电话……”回忆起这些温馨时刻,冯杰梅脸上展露出难得的笑容,“虽然姐姐和弟弟眼睛都看不到任何东西,但他们能够感受到妈妈付出的一切,母子连心很神奇。”





期 许


盼有生之年 儿女拥有自理能力


“一直以来,像动物园、儿童公园这些小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过,也不敢去。希望有朝一日,能带上孩子到外面走一走、感受一下。如果能去动物园,让孩子们摸一下小动物,他们会非常开心……”谈到这些未能帮儿女实现的小心愿,冯杰梅眼中又一次止不住地噙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冯杰梅对儿女的担忧又多些。“女儿现在13岁,还可以带她看儿科。等到了14岁,都不知道要带她看什么科……”


冯杰梅夫妇期盼的便是孩子能拥有自理能力。“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能让孩子拥有自理能力。这样,等我们老了,不能照顾孩子了,也不至于怀着担忧离去。如果医学界需要儿女这样的临床病例做研究,我们也愿意配合,让其他像他们一样的孩子受益。”


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冯杰梅曾做过设想。“等我们走了,希望孩子能被爱心机构收养。未来的事无法预料,现在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为母13载,日夜守护一双“长不大”的儿女,

不苦不累那是假话,

没有过委屈和争议也非实情。

无论日子多苦生活多难,

她始终未动摇过抚养儿女长大成人的决心。

命运再多坎坷挑战,

她坚强地笑着活下去。

“活着,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孩子就一定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