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榜样”林卫忠: 扎根乡村近10年,扶贫“老兵”助力“拔穷根”|快为他点赞
2019-09-17 20:29:37

                                                                         




目前,新一期的“广东好人”点赞活动正在紧张进行中!此次, 黄埔区扎根贫困乡村近10年的扶贫干部林卫忠,荣登候选榜。


这位曾获评“广州好人”的扶贫干部

有哪些故事,

小e现在告诉你!


人物小传        

林卫忠,男,49岁,现任黄埔区驻阳山县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七拱镇隔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作为一名扎根贫困乡村近10年的扶贫“老兵”,他连续三次参加扶贫工作,勇当“精准扶贫”马前卒。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扶贫干部”,2019年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而他坚守扶贫一线的故事,曾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过。扶贫成绩突出的他,两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扶贫干部”,还获评“2019年广州市劳动模范”。


2010年—2016年,他远赴粤东贫困山区丰顺县完成“双到”扶贫工作任务后,又立即转战粤北山区阳山县“精准扶贫”3年多。近10年间,“白天赴村头,晚上俯案头”是他的工作常态。为谋划特色脱贫方案,他曾无数个夜晚伏案劳作;为一封饱含诚挚与不舍的挽留信件,他留下过热泪;也因担忧工作成效问题,而坐立难安。


扶贫工作苦累,但他从未放弃过坚守的念头。对他所帮扶的贫困村而言,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水平的提升,还有精神面貌的极大改善。在他的帮扶下,隔坑村经核实的贫困户已基本实现稳定脱贫,且涌现出一批脱贫示范户,积极带领贫困户们集体奔小康。





       
一腔为民情怀  三度留守扶贫一线        



2010年,林卫忠被黄埔区首批选派到梅州丰顺县汤坑镇后安村驻村扶贫。后安村全村900多户共4300多人,有贫困户183户634人,是丰顺县7个省级贫困村之一。


到村后,林卫忠采取“三步走”的办法,分阶段帮扶: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夯实基础;稳步提高,共同富裕。白天,他顶烈日、冒风雨,深入田头地角和鱼塘边,详细了解种养和收入情况;晚上,他入户探望,一家一户体察实情,了解村民的日常吃住,掌握贫困原因,共商脱贫致富。


在掌握实情基础上,林卫忠通过规划到户、落实到户的措施,稳步推进扶贫“双到”工作。通过引入加工企业,带动村民发展手工业;通过与知名公司合作,利用该企业杏鲍菇、金针菇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将有机肥用于发展特色种植项目,打造绿色环保品牌,使养殖业、种植业规模化发展。2012年,后安村的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60万元,纯利润6万多元,村域经济后劲喜人。



对于林卫忠来说,2013年2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他离开广州到丰顺扶贫已经整整3年,圆满完成扶贫任务。然而,一封由20名参加过林卫忠举办的“电商知识”培训班的村民写的联名请求信,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快,他毅然作出一个决定:主动申请再干3年。




       
总结“金点子” 带领村民鼓起钱袋子        



扶贫路上,林卫忠是实干者,更是思考者。2016年5月,再一次顺利完成后安村扶贫任务后,林卫忠第三次请缨参加扶贫工作。这一回,他来到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该村核定贫困户148户共331人。在这里,林卫忠没有限制自己探索的脚步,根据村情民情摸索出个性化的特色帮扶模式,激发农户们脱贫积极性。


七拱镇隔坑村是传统的稻米之乡,村内种植的七拱粘米远近闻名。因种植方式传统,产值不高。结合种植特色,林卫忠带领全村重点建设脱贫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运作,引进企业将稻田连片开发。具体而言,就是将基地按面积分块,由村内贫困户承包种植七拱米,由引进的企业负责销售;在基地引进田间经济,养殖稻花鱼、稻花鸡,增加产值;晚稻收割后的土地闲置期,引入企业开发其他项目,如稻草节、花海观光。一片土地,多项收入,这不仅保障了村民们的收入,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林卫忠根据农户们的实际需要,还在村内成立信用合作部。在这里,只要创业项目有前景、通过扶贫小组考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均可在此借钱发展生产。此外,为调动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林卫忠还推行示范户奖励政策:对香粘米种植户,每卖出1斤大米,凭交易记录,即可获得0.15元奖励;对脱贫示范户,每年年终给予奖励1万元。


在这种鼓励劳动、鼓励先进的扶贫模式推动下,一大批勤勤恳恳的农户们顺利脱贫。同时,也涌现出一批脱贫示范户。“奖励制度推出后,农户们的上进心非常强,钱袋子渐渐鼓起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受脱贫示范户的影响,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对扶贫工作态度消极的贫困户,主动找到我们,提出帮忙脱贫。”长期扎根乡间,林卫忠谙熟农户心理。




拓思路谋创新  搭建扶贫直通车平台        



山区农产品虽然“纯绿色、无污染”,但普遍存在销售困难的问题。林卫忠注意到,光靠一个贫困村无法实现长期、稳定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光靠一个驻村干部、一个单位也无法确保长期稳定销售贫困村的农产品。为打破这一难题,林卫忠提出,贫困村首先要对农业产业进行规划、有序发展;其次,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展示、营销平台。


为了搭建平台,他积极争取黄埔区各级部门支持,在区内推广销售阳山名、特、优农产品,在阳山县成立“推广销售阳山县名、特、优农产品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同时积极引进黄埔区两家企业参与投资经营。


2017年9月,阳山县“消费扶贫直通车”平台应运而生,以“消费也是扶贫,消费也能扶贫”为理念,在阳山打造农产品体验展示店、驻村工作队之家、“四大经营主体”之家、青年创业培训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并开通消费扶贫直通车;在黄埔区打造农产品体验中心、分拣中心、下班菜篮子、批发档。


截至2018年5月,“消费扶贫直通车”平台与阳山100家农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户(贫困户)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整合资金帮助扩大生产规模,与黄埔区相关配送公司、机关单位、销售协会等部门联系对接推广销售,为农产品通过“直通车”走出阳山直达广州市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阳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平台建立至今,实现营收1200多万元,带动552户农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其中为参与产业234名贫困户人口均增收3500元。





真心为民  他是村民们最信赖的扶贫干部        



精准扶贫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每个扶贫干部应尽的社会责任。如何最大程度地为贫困户们谋福利,是林卫忠最常思考的问题。为此,面对群众们抛来的求助,林卫忠尽力做到有求必应。哪怕这些求助与扶贫工作并无太多关联。他常说,工作不分大小,凡事一定要做实,只要让群众得到好处得到好处,工作自然有向心力。


多年来,他无私帮助贫困户解决医院就医、小孩入学、劳动就业等求助。日积月累,林卫忠渐渐成为村民心中最具责任心、值得信任的扶贫干部代表。即便目前已离开丰顺县多年,依旧不时有乡亲打电话向其问好。“离开了丰顺,不要忘记我们。”这是林卫忠在电话中最常听到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村,由林卫忠引进的光伏电站项目,投入资金794.4万元,能确保在未来的20年间,使贫困人口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同时,他通过培育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农产品收购点,培育“米香粘”优质水稻、新芋淮山、隔坑梅花猪等农业项目,使贫困人口年增收1000元以上。引进企业到阳山招工,使49名贫困人口通过外出务工,年增收50000元以上。经过努力,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100%实现了安全饮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贫困户享受各项社会保障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精准扶贫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扶贫干部是展示国家扶贫政策的一个重要窗口。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应该把这份工作做细做好做踏实。”林卫忠认为,只有真心真意为群众付出,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爱,这样才和谐。




多方位助力  精准扶贫“拔穷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在走村入户过程中,林卫忠了解到,部分适龄学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流着眼泪去打工”。


不愿孩子们重复因贫失学的命运,林卫忠在当地重点推动教育扶贫,保障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该政策背景下,贫困户的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均有不同标准的生活费补贴。教育帮扶政策落地后,孩子们不再为交不起上学费用而担忧,入学率大幅上升。


除教育帮扶之外,在就业帮扶、产业扶贫等方面,林卫忠也下足了功夫。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林卫忠还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集体共建项目在横坑镇落地。该项目推广后,村内每年每户可获得3800元的长效分红。为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到珠三角地区务工,林卫忠每年均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户们积极参加黄埔区人社局招聘会推介会,从事餐饮、电工、月嫂等方面的工作。下一步,林卫忠还计划在当地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增加农户农闲时收入。


种植合作社、大米种植经济合作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电商培训、教育帮扶……一番“长短结合+保障兜底”的脱贫“组合拳”打下来,2018年该村经核实的贫困户已基本实现了稳定脱贫。




扎根乡村 做孩子最好的表率        



扶贫成绩的背后交织着汗水与泪水,离不开林卫忠坚持不懈的付出,更离不开家人、单位领导及同事的支持与理解。近10年来,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家人始终是林卫忠最坚强的后盾。“接受扶贫工作以来,和家人聚少离多,长辈生病、小孩升学,都是由爱人陪伴,对家人内心充满亏欠。但看到贫困户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心里又充满成就感。”林卫忠介绍,最初扶贫时,孩子年龄还小,家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担忧,一时无法体会其扶贫工作的价值。犹记得10年前,初到丰顺县汤坑镇后安村驻村扶贫时,林卫忠的孩子是一名四年级在读小学生。10年后,三轮扶贫工作即将结束,孩子也已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多年来,孩子中考、高考等关键时刻,林卫忠均因扶贫工作的缘故而遗憾错过。


为消除家人的顾虑,林卫忠想出了带家人一同扶贫的办法。逢周末节假日时,他会带上爱人、孩子到扶贫村内走一走、看一看,带他们切身体会扶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稻田丰收、派发鸡苗、入户走访……一家人近距离感受体验扶贫,不仅增强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让孩子从下长出一颗感恩之心。





       
十年坚守 累计带动近300户贫困户致富        



10年扶贫路,林卫忠用实际行动将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深入了解,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面对脱贫攻坚战的考验,他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长期以来,他生活吃住在乡村间,整天同乡亲们打交道,用脚步丈量着粤东、粤北山区的土地,用情怀与责任浇灌田间地头,努力过、委屈过、内疚过、欣慰过……所有的努力换来的是2条村、近3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换来的是村民们收入稳步提升,换来的是贫困家庭孩子100%的升学率,换来的是强劳动能力者不断攀升的务工就业率。


40多岁的年纪,正值职业上升期。离开本职岗位,扑身于乡村,林卫忠从不后悔。“10年努力,换来村民们脱贫致富、观念改变,值得!”他坚定地说道。



“广东好人”评选离不开你的一份支持。

如果你也被林卫忠的故事感动,

请为敬业奉献的他点赞。


点赞方式


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投票“广东好人”投票页面,




2:在【敬业奉献】一栏,找到林卫忠的点赞处,点击“为我点赞”即可!




提醒:投票人最多选择10位候选人投票,每个微信账号只能投一次(同一候选人只能投一次)。






点赞好人,传递正能量!

这位扶贫干部做过哪些令你印象较深的事情,

也欢迎在文末留言,为他拉一拉“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