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香囊制作、看五禽戏演示……周末,快来辛亥革命纪念馆打卡!
2020-06-12 22:05:49



6月10日,由辛亥革命纪念馆、岭南金融博物馆和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 “积健为雄——近代广州的卫生治理”展览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号展厅开展,展览展至10月11日。

市民前来观展。▲


本次展览着眼于广州传统农业社会的卫生面貌,西医东渐背景下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探索,以及民国时期在卫生管理建制等方面的实践。19世纪的检疫章程、民国时期医院管理的文献……这些难得一见的展品通过梳理广州这一典型城市卫生治理的进程,为观众打开一扇管窥近代中国的卫生事业建设的窗口。尤其是1921年广州市政厅的建立,广州市卫生局成为我国最早的市级独立卫生行政机关,从制度构建到意识培养上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规划工作,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卫生事业提供借鉴和启发。


展览期间,配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既有中药香囊制作和五禽戏演示的互动,普及中医药学知识;也有“卫生宣传日”的科普行动,开展微讲座、卫生歌曲教授、卫生用品制作等活动。


展方表示,此次卫生展览将作为不忘初心之现实教材,希冀民众从广州健康城市的建设经验中,认知无数志士仁人上下探索、积极求新的努力,帮助国民建立卫生健康文化自信。



三寸金莲。


部分展品介绍:


//
清末民初汕头手绘民俗明信片之“精治外科”
//


画中人物为“铃医”。“铃医”是中国古代民间走方医生的一种称呼,又叫“走方郎中”“草泽医”。铃医自古就有,神医扁鹊和华佗都是走乡串户,为乡邻百姓治病。到了宋元时期,铃医开始盛行。“铃医”名称的由来与江湖郎中的行为习惯有关。


据说古时候铃医走方,一手持着铃铛摇动,一手举着招牌,通常上面有“路顺堂”三字和一些秘方、草药的名字。摇动铃铛是告诉乡邻谁家有了病人赶紧送出来诊治。“路顺堂”则来自古代对于药店的称呼。


铃医替人看病,多依据一些民间疗法和秘方,比如针灸、拔火罐、推拿之法,以及历代口传心授的秘方或单方。


//
1874年上海口各国洋船从有传染病症海口来沪章程
//


19世纪70年代初,国际间为预防船舶传染疫病开始采取联合检疫行动,海港检疫事务随之兴起。同治十一年(1872年),总税务司赫德要求海关对来自疫区的商船实施检疫。同年,东南亚出现疫情,江海关、厦门关税务司随即开展海港检疫事务。


1873年8月,江海关奉令颁行《上海口各国洋船从有传染病症海口来沪章程》。该章程规定,疫区由海关监督及外国领事共同认定;海关若被告知染疫船舶进港,则令该船在前桅梢上悬挂一面黄色旗帜;该口理船厅派港口警察在船边严密看守,并将此章程及时送达该船,由海港防疫卫生官员登船对船货进行熏洗消毒处理。


该章程在上海口岸颁行后,1874年年初,总税务司署下令将其推广至其他各口,令各关照此执行并拟定具体检疫措施。通令下发后,粤海关等各海关开始据此章程办理海港检疫事务。


//
广东自来水有限公司添装小管物料价单
//


近代以来,随着细菌学说的发现,自来水逐渐取代河水、井水的地位,并且成为预防霍乱等传染病的利器,更是城市卫生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工具。


1905年,两广总督岑春煊提出了以官督商办的方式来筹办自来水厂,10月成立“广东省河自来水公司”。经勘查后水厂设在增埗,定名“增埗水厂”(现西村水厂),水塔则设在西关的长寿寺,并于1908年8月正式运营。1914年,官股提出退出,要求商股全部收买。次年,广州自来水承买官股,成为商办企业,更名“商办广州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1929年,为整顿自来水事业,广州市政府将自来水公司收归市营,迎来了解放前广州自来水的黄金时期。增步水厂获得了扩建,于1932年投产使用;东山水厂于1929年7月竣工通水,有效缓解东山一带缺水状况;筹建河南自来水厂,惜未完工。


//
1941年广东海港检疫所发检疫通过证
//


日军占领广东之后,粤海关税务司署被日军控制。伪广东海港检疫所于1940年11月成立,实行海港检疫工作,当时经费由粤海关拨付,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1942年12月1日改隶伪粤海关港务局管辖。伪广州检疫所于1942年12月由粤海关重建,成立所谓的“粤海关海港检疫所”,行使检验检疫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