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曲声扬,穗东在粤剧发展史上竟有如此重要地位……
2022-01-07 01:16:20





说起粤剧,在广州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有着诸多传统文化传承的穗东,就更是如此。稍上年纪的老人家闲暇时都能哼上几句,就算是对粤剧不太感兴趣的年轻人,肯定也听过那二胡与南梆合奏的悠扬南音。


但很多人还不知道,穗东在粤剧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上,竟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地位。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穗东辖内人尽皆知的一处著名景点——南海神庙。






演戏酬神是我国的古民俗,而戏曲的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广府百姓自古以来喜爱歌舞,则是本土戏曲形成的文化内因。


穗东此地古有南海神庙,民间每逢南海神诞,必会在庙前搭棚演出。清代崔弼的《波罗外纪》中就有关于波罗会期间波罗庙演戏的记载。




《波罗外纪》 崔弼

波罗庙每岁二月初旬,远近环集楼船花艇,小舟大舸,连泊十余里。……入夜,明烛万艘,与江波辉映,管弦呕哑,嘈杂竟十余夕。……至十三日海神诞……庙前作梨园剧……自鹿步墩头芳园,皆延名优,费数百金以乐神。




广州地方志专家龚伯洪著的《粤剧》一书中,也有关于南海神庙戏台和粤剧演出的描写。




《粤剧》 龚伯洪

……最著名的是东郊南海神庙戏台,此台筑于江边,台基以花岗岩石垒砌,高近2米,宽近12米,深4米多,演出时两侧搭副台,颇为壮观。此因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南海神诞(俗称波罗诞),除附近各乡集资演戏酬神外,广州附近各城镇均有不少人到此观看,热闹非常。这一方面刺激了广州戏班的演出,另一方面演出也增加了这一带的节日气氛。南海神庙戏台在民国初年尚有“人寿年”、“日月星”等名班来演出,至1925年前后才被毁。





穗东南湾初心馆,旧时曾为南湾演粤剧的剧场。



穗东夏园会场,旧时曾为夏园演粤剧的剧场。


宋元时期,广府地区传唱的戏曲还多是“外江帮”的官话戏曲。到明末至清朝年间,广州地区才逐渐出现了加入本土方言、本地歌谣小曲和本土剧本内容的“广腔”。


可以说,正是随着南海神诞庙会上,酬神演出戏曲的“本地班”逐年壮大、“广腔”逐渐丰富完善、“外江班”也逐渐退出,粤剧才真正成熟起来,并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发展期。



黄埔穗东海丝国际流行音乐节期间的粤剧表演。


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粤剧团蓬勃发展的时期,穗东南湾粤剧团、夏园粤剧团更是各领风骚,创作出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频繁受邀到各乡镇演出。





2009年4月,夏园小学开办了少儿粤剧班,负责人为50年代戏剧组成员徐汝安之女徐柳银,班中不少学员更是老一辈粤剧团成员的后代。在穗东,粤剧粤曲传承生生不息。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形成“村村成立乐社,晚晚丝竹管弦”的大好局面,这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一直保持到了现在,也将一直美丽下去。






夏园小学小红豆粤剧团。


了解更多穗东文化故事

分享辖内趣闻资讯

社区便民活动宣传和招聘信息等

可扫码加入穗东街坊交流群










部分图片:陈锦煌

参考文献:

《粤剧》王馗 著

《粤剧粤曲传承在黄埔》 广州市文联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