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银行”变废为宝,长洲街因地制宜推进“两网融合”建设
2022-01-19 00:52:23



家里堆积的纸皮报纸、过季旧衣服,

大家都如何解决呢?

如今,

长洲岛街头的“绿色银行”

或许可以帮到你!


这些“绿色银行”,

就是长洲街道近期建成并投入使用的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网点


记者了解到,

长洲街道于2021年4月,

开展“两网融合”网点建设,

目前已落地建成11个“两网融合”网点。





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洲街道“两网融合”示范点,该示范点位于深井社区金洲新邨对面,占地约82平方米,集环卫驿站、资源回收站、宣教馆、环卫工人休息室、环卫工具房以及定时定点垃圾投放点于一体。示范点投入使用后,不仅方便居民变废为宝,环卫工人们也多了一个落脚歇息的好去处。









垃圾变资源,可回收物有归处




据介绍,该“两网融合”示范点建设中注重突出空桶收纳、废品回收、科普宣教、工人休憩四大功能。站在“两网融合”示范点的门前,可以看到,示范点的一面外墙被打造成了“环保墙”。白色和绿色的瓶盖拼成recycle(回收利用)的字样,墙面还写着两行标语——美丽城市的收造者,蓝色地球的守卫者。每一处设计细节都在提醒着居民,保护环境,从垃圾回收开始。




走进示范点,映入眼帘的是环卫驿站。在环卫驿站里,与垃圾分类投放区配套的还有垃圾桶冲洗区和垃圾桶放置区,环卫工人可以在这里更换垃圾桶和清洗垃圾桶,成为一个方便的中转站。驿站内还配有臭氧除臭设备,保证整个驿站的空气清新。




环卫驿站旁的另一个小屋则是资源回收站,站内划分了玻璃、金属、塑料、织物、纸张等多个可回收物存储区,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处。墙上还张贴了不同品类可回收物的价目表,保证整个回收过程价格透明。






“目前资源回收站尚未投入使用,但已经在与相关企业沟通接洽,未来将打造智能回收平台,提供预约回收、有偿回收等多种服务,为辖内居民提供可回收物回收的便民服务。”长洲街道综合发展中心垃圾分类负责人赵超瑜介绍道。






从资源回收站出来,可以看到一个垃圾分类知识宣教馆。馆内模块展示了四类垃圾的定义、垃圾处理流程、垃圾不分类的危害等垃圾分类知识,配置电视展示屏,让参观者在玩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意识。




驿站成风景,工人休憩有去处




据悉,该“两网融合”示范点的另一个亮点,便是为环卫工作者们提供便利。在资源回收站内,打造了环卫工人休息室,室内设有桌椅等设备,使垃圾分类环节中的一线环卫工作者能有基本的休息保障,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或雨季,能给环卫工人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




此外,网点内还打造了环卫工具房,解决工人们清洁工具堆放的问题,减少因清洁工具无地方堆放所导致的乱丢放、脏乱差的现象,使环卫工作者的分类工作更有序。






如今,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长洲岛岛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环卫驿站也变成了为小岛添色的一道风景。漫步在中山公园,一座由瓦片建成的三角亭颇有特色,与公园园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宛如中山公园街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居民群众垃圾分类投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两网融合网点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因地制宜。中山公园三角亭这个网点就一改千篇一律的绿厢房设计,运用中式建筑风格,用灰色的瓦片屋顶来搭配白色的墙体。”赵超瑜告诉记者,目前长洲街已完成5个“两网融合”之垃圾分类收集点改造,3个“两网融合”之环卫驿站改造以及3个环卫公厕改造。


在赵超瑜看来,“两网融合”的建设,有效解决了街巷垃圾桶露天放置、再生资源回收点不足和环卫班组可回收物、环卫工具等物品存放困难等问题,不仅对推动垃圾分类起到显著的示范作用,还增加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做到垃圾分类便民利民、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工人休憩有好去处,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环卫工作者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