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忧薪事”?他们当你的“护薪人”!
2022-03-15 01:05:47



1820件12345热线投诉,

679件来电来访及突发事件。


去年,联和街道劳监中队

以不到七人之力,

全年调解处理的事件

位居黄埔区各街道劳监工作量之首。


群众的“忧薪事”,

是他们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联和街道劳监中队负责人潘海滨表示,

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

就应当迎“难”而上。

//



PART 01

加班加点为矛盾打开“死结”



工作多的时候,劳监中队办公室的电话基本没有停过,办公室也是人来人往。回顾去年一整年的工作,潘海滨表示,“这么大的工作量,我们几个人撑下来,挺不容易。”


处理调解劳资纠纷、欠薪事件等,是他们日常的主要工作,而联和街辖区大、企业多的客观因素,又决定了他们的工作量少不了。


遇上高峰期,加班加点难免成为这个部门的常态,“有来电反映的事件,也有直接到办公室来的。需要现场处理的,我们一般会安排工人和公司相关负责人双方坐下来协调商量,有时谈着谈着可能就到晚上10点,负责接待的同事忙着工作,连盒饭都来不及吃。”


来到劳监中队工作一年多,潘海滨印象中最迟一次“下班”是凌晨四点,而他口中的“小何”——办公室中的何翰俊,则试过两次在工地安抚工人的情绪直至天亮。



劳监中队现场接访调解


希望辛苦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是前来诉求的工人们最简单的心愿。所以,潘海滨也经常跟部门同事说,“我们这是切切实实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是在做好事”,希望大家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劳监中队遇到的各式事件形形色色,前来诉求的人大多都是从个人利益、立场出发陈述问题,这时候劳监中队就需要仔细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来龙去脉,才能协调好双方的矛盾,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潘海滨说,在实际调解各种事件的过程中,劳监一般是秉承着让劳资双方“各退一步”的原则,促使事件快速得到解决。


在劳监工作,潘海滨认为“自觉性”和“积极性”很重要,他盛赞办公室里这帮90后,有时突发情况一来,基本随叫随到,“我们办公室里的同事基本都是90后、95后,工作干劲都挺高的。有时候我也会讲,工作中你们有什么坚持不住的(时候)或者有什么难处,要跟我讲。但在工作中他们都不讲报酬、不讲条件。”



劳监中队召开部门会议,现部门成员包括:潘海滨、、伦富相、何翰俊、黄锦潮、龙志明、何思颖。(资料图)


PART 02

任劳任怨交出优秀答卷


事实上,潘海滨也是一位劳监“新人”。2020年年底,他从部队转业来到联和街道,在街道综治办工作了三个月后,便被调派到劳监中队,负责该部门的工作。


他形容自己初到劳监工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处理调解事件过程中边学习边积攒经验,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主动请教司法所、区劳监大队有经验的前辈。


“以前对地方工作不太了解,到了街道之后,才了解这里的工作,(工作内容)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也说道,“我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没作出太大的贡献,只能任劳任怨地干。”从部队到地方,唯一没变的可能是他依旧要为工作牺牲一点陪伴家庭的时间,他也十分感谢家人一如既往对其工作的支持。


联和街道劳监中队建制人员应为7名,但因为岗位调动、人员流动的原因,部门去年试过仅有四五人的情况,这时候,“团队作战”便更显重要。


带领一帮90后工作,潘海滨表示找到了曾经的熟悉感,“之前我们来了个新同事,一开始遇到调解事件时手足无措,急得挠头。我跟他说‘不管遇到什么事,你都要自己先冷静下来,遇事不慌,不然来诉求的工人看到会怎么想?’我们以前带新兵连的时候,新兵对新环境也有一个适应期。所以,我觉得新人和新兵一样,首先都需要培养起过硬的心理素质。


其次,让科室里的“老同志带新同志”,也非常有必要,“提升业务能力需要实战、需要经验。不是你按照材料、条条框框去梳理就能出经验的。遇事多请教科室里的老同志,从实践出真知更为重要。”



劳监中队收到“关心群众 为民排忧”锦旗。(资料图)


遇到人少事多的时候,加班加点处理调解工作成为“常态”,潘海滨也希望科室里的同事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用心办事、敢于作为”的作风完成街道交给的任务。


2021年,

劳监中队已经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22年,

他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