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文化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2006年5月20日,广东醒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州市申报的狮舞(广州醒狮)等12项入选。
传统文化有一种喜悦,叫后继有人。近年来,在传承醒狮这一非遗方面,文冲东约善群堂通过创编、设计醒狮新套路,开办醒狮公益课堂等,不仅带领更多本土青少年学习醒狮套路,也吸纳诸多新广州人、来穗人员子女加入醒狮队伍当中,让醒狮文化历久弥新、醒狮技艺活色生香,展现蓬勃生机。
青少年们每周如约在教练带领下坚持训练。
醒狮少年每周坚持勤学苦练
“咚咚咚……”每周五或周六,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如约在文冲碉楼响起。一帮青少年在陆柏焙、陆浩锋、陆树威、陈建民等教练的带领下,练习起势、奋起、施礼、惊跃等造型动作。
记者了解到,这些少年多数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既有黄埔区文冲街文冲社区本地少年,也有其他社区、街道的少年。他们当中,多数因2019年的“醒狮文化进校园”传承活动,结缘醒狮技艺。
你能看得出来这是在模拟狮子的什么动作吗?
“传统而言,女生很少学习醒狮。为推广非遗项目,我们不分男女,均可以学习。女生们力量相对较弱小,一般建议女生练习鼓乐。”广州市醒狮非遗传承基地文冲善群堂龙狮协会负责人陆柏焙介绍,醒狮培训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了两个学期,后续,协会固定在古建筑群内面向青少年开展公益培训。
如今,当年参加非遗课堂学习的青少年当中,有10余位依然活跃在文冲善群堂龙狮协会,坚持每周末集训。
创新套路与时俱进
激发学习兴趣
据了解,希望能稳稳留住这批青少年,该协会结合青少年兴趣爱好、身体实际,在基本功练习、舞步套路、音乐、狮头造型等方面与时俱进,进行一番创新尝试,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
看似轻松的动作其实非常吃力。
狮队日常训练。
“传统狮大眼睛凶猛,现代狮眼睛逼真、眼神细腻,更显可爱。随着新狮增多,我们对音乐、舞步、技巧均进行了调整,让整个醒狮表演观赏性、技巧性更强一些。另外,新狮狮头重量更轻,孩子们也能够轻松舞动。”陆柏焙介绍,以前,醒狮表演道具多为太师椅、关公刀,演绎的是常见的采青等经典桥段,“现在,我们还结合生活实际,融入助人为乐、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故事情节,创新一些令观众有感染力的桥段,吸引观众。”
醒狮少年说:
不下苦功夫,哪来真功夫
近两年,在区级醒狮赛事上,文冲东约善群堂龙狮协会的小小少年们开始崭露头角。节假日空闲时,陆柏焙还会给孩子们争取一些社区惠民演出、店铺开张庆典演出,让孩子们施展才艺。协会的努力也逐步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大小朋友齐展示醒狮。
“传承非遗醒狮,不让本土民俗文化消失”,是土生土长的文冲少年陆浩谦的心愿。早在协会开展公益醒狮培训课堂之前,他就在爸爸的引导下,跟着协会的狮兄们学习醒狮。
“小时候在村里看醒狮表演,觉得醒狮特别威猛,那时候就深深喜欢上了舞狮。2016年时,跟锋哥一起训练。锋哥特别严格,他要求我们把每个动作精准到位,不能有偷懒行为……”陆浩谦说。让教练们颇为欣慰的是,不满足于在协会的基础训练,陆浩谦每天还会自我加练,学习醒狮套路和手法。
14岁的周德铭,来自黄埔区鱼珠街茅岗社区。记者了解到,自7岁起,他就开始跟随陈建民教练,在茅岗和贵坊学习醒狮。2020年,希望能够在醒狮传承道路上走得更远,他跟随教练来到文冲,参加醒狮学习。目前,他在狮队担任狮尾和鼓手。课堂之外,除坚持参加狮队日常训练,他还会通过网上自学、观看练习视频回放查漏补缺等方式,提高自我技艺。“不下苦功夫,哪来真功夫!”周德铭告诉记者,虽然练习略显辛苦,而且有时候教练态度较严肃,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陆柏焙受邀请向文冲街青少年宣讲醒狮非遗文化。
同样是狮尾的蓝明睿,是新广州人。与其他队员相比,其学习醒狮的时间相对较短。2020年,在朋友推荐下,12岁的他加入了文冲东约善群堂龙狮协会。“以前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看过醒狮表演,对醒狮非常好奇。一开始担心跟不上队员们的进度,后来经过不停地练习,越来越喜欢醒狮。”蓝明睿介绍,学醒狮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作为狮尾,既要灵活又要有力量。平日里,他会加练俯卧撑、引体向上、跑步。“传承非遗醒,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爸妈很支持我练习,我本人也非常热爱醒狮。虽然作业较多,我会提高作业效率,争取时间抽空多练习。”蓝明睿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将会一直坚持练下去。
你来看过文冲醒狮表演吗?
这群勤学苦练的青少年,你认识吗?
欢迎转发分享,为醒目传承加油助力~